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2017等待>祕鏡:第參屆科學攝影特展
看展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於2013年啟動的「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活動,透過徵件、比賽、展示、教育研習、專書出版、媒體推廣、巡迴展示等方式,鼓勵社會大眾用鏡頭記錄異質世界,開放公民以作品參與博物館活動,迄今已完成3屆特展、15場次的巡迴展、17場次的科普教育活動。科學影像作為一種據以想像世界的載體,其間所揭露的知識和原理,超越社會地域脈絡和政治意識形態的疆界,具有普世共享的流通性,在博物館扮演著詮釋與意義的溝通媒介。第三屆來自臺灣、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法國等合於參賽資格的作品總計423件,經初審、複審過程,決選出3名優選(百里獎、拓凱獎、紀慧能獎)、57名佳作和2名廣達青少年特別獎。拍攝主題以節肢動物所占比例最高,昆蟲與蜘蛛占46.8%,其次是物理與化學16.1%,水下與海洋12.9%,動物拼圖9.7%,天文6.5%、地質 /植物與真菌各3.2%、顯微醫學1.6%。第三屆科學攝影特展以「等待>秘鏡」為主題,主要基於得奬的作品,多是經過長期觀察、假設、實驗或操作等種種等待,始攫取到按下快門的精彩瞬間;並藉由研究分析的過程,歸納出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然而,如何在自然圖像中製造科學的意義、如何解構成真理限定的科學論述,本身即是種文化態度的觀與識。展示空間中泛藍光的水漾星球意象,映射著多元異質的物種和物性:維管束、真菌、節肢動物、兩棲爬蟲、鳥獸、岩礦、物理化學、天文等跨領域現象,透過不同鏡頭角度的觀察與探索,開啟人與非人之間的流動,並藉由文字的解譯和揭示,體現公民對歧異世界的審美想像和科學邏輯,穿越從自然到文化的共存現實,表達互為擬仿的共享心智。科博館同時和科技部二度合作,透過15部螢幕組成的電視牆,以橫跨螢幕的聲光動畫,將得獎作品、展示和教育推廣活動等精采畫面,以多媒體技術分為:「來自星星的」、「地質與礦物」、「物理與化學」、「植物與真菌」、「昆蟲與蜘蛛」、「水下與海洋」、「動物的拼圖」等段落動態呈現。希望藉由9分鐘的展映,能夠吸引更多科學攝影愛好者參與和投入。祕鏡,以等待的霎時,見證科學相遇的存在。工作團隊將持續累積經驗、修正深度與廣度,以領導社會參與科學藝術的指標活動為目標,傳布來自社會脈絡的多樣化知識力,成為華人世界永續辦理之「科學攝影」獎座和展演盛會。

策展團隊(工作項目/單位)

楊翎(策展人/科博館展示組)、李佳真(空間設計/科博館展示組)、侯虹如(平面設計/科博館展示組)

已排定檔期
單位 日期
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洽談中) ~2024/07/31
巡迴記錄
借展需求

借展期限:4周~6個月

面積需求:完整、不分散約80-120坪空間 (可由策展人選取不同單元或精簡內容或展品以配合空間,或不可)

所需高度:樓層高度4.5公尺

電器規格:110V 60A

環境要求:明亮、通風

儲存備品空間:15-20坪

布卸展經費預估:約1台20噸貨車及組裝卸展人員差旅費用

2024/03/1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