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傅氏三叉蕨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 2014/09/02
  • 學名: Tectaria fauriei Tagawa.
佛荷里的故事-傅氏三叉蕨
圖一:本館植物園特展室栽培的傅氏三叉蕨
圖一:本館植物園特展室栽培的傅氏三叉蕨
圖二:傅氏三叉蕨葉背的不定芽
圖二:傅氏三叉蕨葉背的不定芽

植物園特展室除了不定期的辦理各種特展外,也兼具蕨類植物展示區功能。這些臺灣原生蕨類雖然沒有明顯的花朵或果實,卻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值得人們細細發掘。

進入特展室後往右邊通道走,可以看見一片能自我複製的蕨類。其中的東方狗脊蕨(Woodwardia orientalis Sw.)在第647期科博電子報中介紹過它利用葉片上方小芽進行無性生殖的特殊繁衍方式。

如果因為這樣就以為所有會無性生殖蕨類都長這樣,那就太小看它的變化了,也很可能找不到本文主角「傅氏三叉蕨」的不定芽。

不像東方狗脊蕨不定芽採取全面進攻,傅氏三叉蕨是藏在葉片下表面,葉脈中肋與側脈交接的地方,每個地方只能看見一團突起毛球。或許因為數量少,所以它的不定芽不但出現地方隱密,也會長到比較大後才脫離母體,有些甚至根本不脫落,等到葉片老枯碰地後才落地生根,增加不定芽的存活率。

傅氏三叉蕨的故事不只有這樣,名字本身就有一位外籍植物學家為臺灣植物研究鞠躬盡瘁的故事。它的拉丁文學名中的種小名fauriei是為了紀念法國傳教士兼植物採集家佛荷里(Urbain Jean Faurie,1847-1915),從他的姓氏締造而來。

佛荷里出生在法國,1915年7月4日在台灣過世。當臺灣是日本屬地時,他1873年抵達日本,期間前往日本各屬地採集,最北到庫頁島及千島群島。1901年,他第一次到臺灣採集。1913年底第二次抵達臺灣之後,陸續在全島各地採集。1915年6月台北採集時被鼻蛭進入鼻腔,7月4日過世,享年68歲。

佛荷里採到的標本對當時東亞及東北亞的植物研究有很大貢獻,被其他植物學者大量引用發表為新種。數萬份標本主要存放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其他日本京都標本館、英國邱植物園等地也有備份,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中有數百份。因為他對臺灣植物界的貢獻,當時臺灣林業試驗所在他逝世後於辦公室前塑立他的銅製胸像,紀念這位為臺灣植物研究而過世的法國神父。第二版臺灣植物誌中為了紀念他而以他為名的植物包括4種蕨類,4種雙子葉植物,3種單子葉植物,傅氏三叉蕨便是其中之一。

植物園裡還有其他有故事的蕨類植物,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