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鄒族
典藏品

鄒族 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等地區,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鄒族有「特富野」、「達邦」、「伊姆諸」與「魯富都」社,而四社中的伊姆諸社與魯富都社都於廿世紀初因惡疾、部落首長絕嗣而廢社。 服飾文化: 鄒族服飾以皮革為主要材料,材料源自狩獵物的獸皮,例如以柔軟的山羌皮毛做帽飾、鞋;以山羊皮作衣服。以狩獵為生的鄒族人,皮衣、皮帽是平日上山的主要裝扮。處理獸皮時,先刮除皮上的肉,曬乾、再放在臼裡,以杵打軟,或放在粗大圓木上由兩人拉扯,如此重覆多次,直到獸皮柔軟為止。男子服飾有皮背心、皮披肩,頸間掛胸袋,此外阿里山鄒族男子另可見腹袋的裝扮。狩獵時加穿鹿皮臂套及皮套褲。 皮帽是利用兩片水瓢形軟鹿皮縫製而成,有保護腦部的作用,平日不會戴上,通常捲起扣在皮帶上,在鄒族男子接受成年禮之後才能配戴;而使用羽毛裝飾之皮帽則是男子相當顯著特徵,通常在盛裝之時,皮帽的頂上會插上鷹羽或鷲羽毛一至四根(現在多使用帝雉的羽毛),這些羽毛必須自己親手打獵所得,其意在彰顯男子的勇敢英武,以及能夠承擔部落與家庭的責任。數量來說四根是最適當的,兩根太少、超過四根又太多。鄒族尚未成年的少年,通常是利用黑色頭巾纏在頭上,成年後方戴上皮帽,成年男性的基本穿著為頭戴鹿皮帽、掛胸兜、著皮披肩、掛腰刀。 除皮革製品服飾外,服裝製作材料還使用了棉以及麻等植物纖維織成布衣。族人認為紅色是潔淨的,祭典時穿紅色,有潔身的意涵。男子禮服是以紅色、黑色棉布剪裁製作而成的對襟長袖無領上衣,通常在正式祭典儀式上,為表示盛重將紅色的那一面穿在外,平常時是利用黑色的那一面當做正面。 頭目或具有勇士的資格者,帽子前緣可以附加寬約六公分左右的紅色紋飾帶,帶上可另外裝飾珠玉和貝殼片飾,捕獲威猛山豬的人,可以在平常的銅製手鐲,增加用山豬牙對圈而成的臂飾,到了重要儀式時,族人都需穿上隆重的服飾。 女性服裝主要就是以棉布、麻布製作而成,色系以紅、藍、黑為主,多少有些漢化。女子盛裝時的打扮,刺繡頭巾、藍衣黑裙與刺繡精美的胸衣。通常會在領口、前襟兩邊、衣服下襬及袖口處加上緄邊,利用紅、黃、藍等顏色繡上花紋,先縫貼有色布塊,再在邊緣挑繡彩色圖紋,這些彩色圖紋與男子的胸衣紋樣是相似的。。目前頭巾的形式已很少使用,而改為額帶形式的簡便頭飾。而女子的常服則以棉、麻等植物纖維,縫製成布衣。 

鄒族
鄒族
2023/12/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