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布農族
典藏品

布農族:
布農族居住中央山脈兩側,目前所知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鄉與信義鄉。十八世紀世居南投的布農族開始遷移: 一支往東遷至花蓮的卓溪鄉、萬榮鄉,再從花蓮移至台東的海端鄉與延平鄉。另一支沿著中央山脈南移至高雄的那瑪夏鄉與桃源鄉以及台東縣海端鄉的山區。因此該族的分布範圍擴展遍布於南投、高雄、花蓮、台東等縣境內,為台灣原住民居住最高山的一族。
二、服飾文化
布農族居山林,生計以狩獵為主,早期服飾以皮製為主,例如嬰兒背巾、禦寒被子、雨衣、綁腿等。此外也種植苧麻,利用麻線織衣。棉、毛等材料是與漢人接觸後陸續引進使用。由於布農族的居住地橫跨大範圍,服飾的形式也因鄰近不同的族群,在穿著的表現上,各地呈現不同的穿戴風格。以原居地南投地區的服飾來說是較具傳統性,但是周遭不少漢人,女子的服裝早已經漢化。移居臺東、高雄地區的布農族男女服飾,因鄰近魯凱、排灣族群而受其影響,大多模仿二族的服裝形制。而遷移到花蓮的布農人,因屬早期遷移,服裝大致與南投地區差不多,唯女子上衣的形制多為藍色漢式右襟長袖半長衣。
布農族人在服裝上的織紋較多用黃、紅、黑、紫四色交互搭配而成條紋。另外主要在祭儀上穿著的傳統衣飾普遍是以白色為底,並且圖紋以直條人字紋為主。一般織布工作是透過男女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傳統上,男子負責製作織布機,至於採麻、剝麻等製作麻線的工作由男女共同參與進行。但是女子在織布過程,嚴禁男子碰觸織布機。紡織包括一連串的過程,包括採麻、剝麻、刮麻、紡線、上機及織布等步驟。織機為水平背帶式織布機,零件由二片夾線板、二根卷線軸、一個梭軸、二個提線軸、一片打板、二個隔線軸及一片腰帶合成。婦女席地而坐,雙退伸直頂住木箱,將絲線環繞,並且以木片穿梭在其中,編織出平行或垂直的線條布匹。更複雜的織布技術為數個提線軸(又稱綜光棒),織布技法高超的女性,號稱最高可以到十八竿綜光棒。
男子衣服種類包含皮帽、胸袋、鹿皮背心、皮披肩、皮套袖、皮套褲、腰帶、長背心、腹袋、皮鞋。女子衣服包括纏頭罩巾、胸布、短上衣、長裙、護腳布、腰帶。此外飾品包括項鍊、豬牙臂飾、頭飾、額帶等。

布農族
布農族
2023/12/11 更新